全毛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全毛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中国的利率与汇率应否控制

发布时间:2021-01-25 15:18:26 阅读: 来源:全毛厂家

中国的利率与汇率应否控制

在正常运作的市场经济内,价格应由供求的均衡决定。如价格比均衡点低,则求大于供。这时需提高价格来增加供给以满足需要的人。如价格高于均衡点,则供过于求。这时需把价格降低,使多些人能满足需求。利率是借贷用款的价格。汇率是买卖外币(如用人民币买美元)的价格。这些价格是否也应由市场的供求决定呢?  我在最近出版的《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问题》一书的第28章“中国利率的管制与影子银行”中批评中国在银行借贷的利率上规定了上限,以致利率低于它的均衡点,使存款少于银行需要的贷款。影子银行因而产生,以较高的利率借贷,但增加了借贷的风险。控制汇率的毛病,从1980至1996年政府压低美元的价格,开始是一美元换不到两元人民币,到1996年才慢慢升到换8.3元人民币。在上世纪80年代,人们用官方价格买不到美元。少数由政府规定的单位可以用官方价格买到。

本文的宗旨是讨论在什么情形下管制利率或汇率是有好处的。  先谈利率。  利率有多种。在自由市场,借贷自由。谁有钱都可以借给别人,借款利率由双方决定。商业银行的建立是为方便借贷的人,有钱的人不用寻找借款的人,并且可以减少贷款的风险。商业银行借贷的利率(借的高于存款的)是一种价格,应由市场决定。商业银行成立后,政府用中央银行(中国的人民银行,美国的联邦银行)来控制国家货币供应量,是指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数量,规定商业银行活期贷款不能多于它拥有的现金与准备金的多少倍。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发给的,银行要付出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,叫贴现率。中央银行可以提高贴现率,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,以减少货币供应量。2008年后,美国经济大不景气,联邦银行把贴现率压低到近于零,想鼓励商业银行多拿准备金来增加货币供应,使经济复苏。这个金融政策的效果不大,因为企业与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,不愿借款来投资或买消费品。当美国利率大幅下降时,如果中国利率不下降,美元便会流向中国以取利。人们把美元存到银行换成人民币,银行以美元向人民银行拿到准备金,中国货币数量便会增加。这时人民银行不容易控制货币数量,结果会引起通货膨胀。一个应付美国低利率的办法,是由人民银行降低贴现率,使美元不会流进中国。控制贴现率是货币政策的工具,与控制商业银行借贷的利率不同。银行借贷的利率是应当由市场供求决定的。人民银行可以跟随美国联邦银行降低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。但增加货币供应量,也可能有好处,就是提高中国总生产量。增加货币供应量对物价与总生产的影响,本文篇幅有限,不能讨论,请参看《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问题》第23章第5节的讨论。回到本文的主题,银行借贷的利率不应控制,贴现率是应当控制的。  关于汇率应否控制的问题,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制定汇率的历史。第一个时期是从1979年到1996年,1美元开始只换得1.9元人民币,后来升到8.3元,美元的低估被逐步抹平。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,在上海建立了外汇交换的自由市场,出口的商人拿到外汇可以在市场卖给需要外汇的人,汇率由双方自由决定。1996年政府定了1美元兑8.3元人民币。这汇率大概是接近供求平衡的,因为它是根据上海自由交易市场的汇率决定的。第二个时期是从1996年至2004年,人民币汇率大致没有变动,但从1998年到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是低估的。请看中国零售物价指数从1998年的3.808降到2003年的3.467(前者的91%),而美国的零售物价指数同时由157.5升至181.31(前者的115%)。按照物价的比例,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当在2003年上升到在1998年的115/91=1.26倍,但它没有如此上升。可以说在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低估了约26%。后来从2005年到2014年1月,汇率慢慢升到一美元换6.05元人民币。到了2014年3月1日,人民币汇率稍降低到一美元可以换得6.14元人民币。看到汇率这样的升降,我们可以说它是由市场决定和已经达到均衡。  回顾从2005年到2014年1月,中国政府在控制汇率,只让人民币慢慢升值。这样的控制汇率可能说是合理的。因为容许人民币升值太快,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和出口企业的利润,这样不但影响了国家经济,还会使一部分民众不满。让汇率慢些升值,出口企业可以有时间来调整它们的生产数量与产品种类。

绿洲康城亲水湾东区

简欧装修

南昌装修选择